變壓器行業60年滄桑巨變(1)
新中國成立60年來,中國電力設備產業實現著一步步的飛躍。這些逐漸先進起來的設備,保障了國民經濟的順利發展,承載著電力工業振興的光榮與夢想。讓我們將目光投向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(原沈陽變壓器廠),分享這個誕生于解放前、成長于解放后的企業成長經歷。
上世紀50年代
破廠房、舊機床造出大型變壓器
1952年,我國自主生產的第一臺大容量變壓器“五千號”在沈陽變壓器廠問世,結束了我國不能制造大型變壓器的歷史。9月24日,記者撥通了原沈陽變壓器廠黨委書記劉鳳州老人的電話。
今年80歲的劉鳳州依然思路清晰:“1948年11月2日,沈陽解放后,軍代表進廠,沈變在廢墟中復產。經過3年努力,企業生產已基本穩定。1951年,廠里接受了國家制造中國第一臺5000千伏安大型變壓器的任務?!?
但是,這項任務卻并不容易完成。當時的沈變只能生產鐵道配件和小型變壓器。
條件差是更大的挑戰。我國著名的壓鑄專家宋才飛曾于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沈變工作。他說:“當時,廠房偽滿時期遺留下來的設備都很陳舊。廠區大,修有鐵道,但沒有一幢像樣的建筑。后來,辦公樓和大型變壓器車間相繼建立,但生活設施少得可憐。廠區邊上有一棟兩層樓的小型集體宿舍,全部都讓給南方來的技術人員住宿,這已是特別照顧?!?950年,宋才飛全家擠住在一間房子里。工人家屬宿舍是簡陋的平房,條件很差。廠內職工生活十分艱苦,大灶全是高粱米飯。
劉鳳州說,當時條件的確艱苦,但大家都以廠為家,加班加點,甚至吃睡在車間,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。
王鳳恩的名字與5000千伏安變壓器緊密相聯。他1948年進廠,從一個破廠房、幾臺舊機床起步,和百十來個工人推動了我國變壓器技術的跨越,成為全國著名勞動模范。
沒有先例,制造5000千伏安變壓器困難多得難以想象。第一道工序就卡住了:變壓器的絕緣筒沒有一個人會做——此前的絕緣筒都是國外的。絕緣紙卷成筒子得用機器,黨支部讓他想想辦法。時任大型變壓器車間工段長的王鳳恩修理電動機是“大拿”(某一方面最有權威的人),開吊車也不錯,卻沒造過機器,但責任心促使他決定完成這個任務。后來一試驗,卷出來的絕緣筒滿身都是褶子。而這種特殊的絕緣材料當時在國內還沒有,是蘇聯支援的??粗啥训膹U料,他心急如焚。貼片電感一次,他帶著難題回家,見妻子正在熨衣服,就坐在一邊瞅著。瞅來瞅去,他突然起身搶過熨斗就往外跑,妻子在后邊怎么喊他也不回頭。來到廠里,他用熨斗在絕緣紙上一按一推,困擾工廠多年的絕緣紙起泡問題就此解決。
為了“治療”變壓器,王鳳恩還曾在機器旁一蹲就是三天三夜,像插件電感器工廠醫生把脈一樣,細聽機器運轉的聲音,最終攻克難題。在不具備生產大型變壓器條件的情況下,大家硬是制造出了卷線機、卷筒機、焊接機、伸頸式大臺面沖床、卷管機、脫管機、絕緣筒等機器設備。
經全廠員工共同努力,代表了當年最高生產水平的5000千伏安大型變壓器終于成功下線,被工人親切地稱作“五千號”?!拔迩枴钡娜萘勘冉夥徘爱a品的容量大了100倍,電壓等級為44千伏~66千伏,意味著我國變壓器制造技術跨入新里程。
“當時大家高興壞了,敲鑼打鼓,開表彰會?!迩枴却笮妥儔浩髟丛床粩嗟刂г藝鴥?0多個省市的工廠、礦山、電站和農村的基本建設,成為官廳水庫、丹東電網、吉林電網和鞍鋼、包鋼、武鋼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配套設備,還支援了朝鮮、越南、蒙古和南斯拉夫等國家的生產建設?!眲ⅧP州回憶。
上世紀80年代
500千伏變壓器勝過外方產品
新人代代換。上世紀電感生產商70年代末,王敬大學畢業后,進入沈陽變壓器廠做技術員工作?!拔以诖髮W里學的是磁學,來到變壓器廠就被分配到了高壓實驗室,主要工作就是變壓器的設計。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王敬始終對干這份工作充滿驕傲。
當時,世界變壓器的市場還由西門子、西屋等大型公司壟斷著,500千伏變壓器生產技術只掌握在加拿大等少數幾個國家手中,我國的變壓器技術還停留在220千伏的水平上。
大功率電感廠家 |大電流電感工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