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C系統是結合了無線射頻技術(RFID)、互聯網技術和產品電子代碼(EPC)而成的全球自動數據采集和處理系統,能即時自動識別及追蹤物品在全球供應鏈的流向和狀態,改善供應鏈效率和實現供應鏈透明。其中,產品電子代碼(EPC)是與商品條碼兼容的編碼標準,是全球統一編碼標識系統的拓展和延伸,也是EPC系統的核心與關鍵。
誕生和發展
1999年,麻省理工學院把 RFID和互聯網相結合,首次提出了EPC的概念。之后,國際物品編碼協會(GS1)將全球統一標識編碼體系植入EPC概念中,并于2003年正式接管了 EPC在全球的推廣應用工作,專門成立了EPCglobal,并授權各國編碼組織成員負責本國的EPC工作。
EPC面世后,其提出的EPC的標準體系和工作原理,被視為物聯網的雛形。目前所有物聯網的架構和應用,大都是以EPC系統為原型而設計。EPC標準體系包含十多個具體標準,可歸納為編碼、數據采集和數據交換三個部分。
在編碼層面,EPC兼容全部GS1編碼,包括貿易項目、物流單元、位置、資產等所有世界上存在的實體和虛擬物品,這些編碼已經在很多領域存在并已成熟使用多年,因此可以很好地使這些領域無縫過渡到應用EPC編碼。此外,EPC編碼是單品編碼,可以對最小對象單元進行編碼,加上編碼容量巨大的特性(296 個),可以滿足任意單個物品精細化管理的需要,如利用EPC實現每件商品防串貨管理和追溯查詢。EPC編碼還具有無含義性,除了明確EPC的授權者(管理者代碼,全球范圍內標識為物品賦碼的管理者),其余編碼位沒有具體含義,有利于全球開放環境下的多種應用。 大功率電感廠家 |大電流電感工廠